当前位置: 首页 > 期刊 > 《临床骨科杂志》 > 1999年第2期
编号:10232384
改良Schanz手术治疗儿童先天性髋关节脱位
http://www.100md.com 《临床骨科杂志》 1999年第2期
     作者:魏志海 林兆华 朱建民

    单位:魏志海 上海市宝山中心医院骨科,上海 201900;林兆华 上海市杨浦中心医院骨科,上海 200092;朱建民 上海市第八人民医院骨科,上海 200233

    关键词:髋脱位, 先天性; 儿童

    New Page 1【中图分类号】 R726.821.7

    Treatment of congenital dislocation of hip in children by modified Schanz operation

    Wei Zhihai, Lin Zhaohua ,Zhu Jianmin

    【Key words】 hip dislocation,congenital; child
, http://www.100md.com
    在治疗儿童先天性髋关节脱位(CDH)的诸多术式中,经典的莎氏矫正手术无疑是行之有效的方法,但术后仍有关节粘连甚至僵硬等功能恢复不理想之处。我们将莎氏手术加以改良,术后不用石膏外固定而直接皮肤牵引,早期行功能锻炼,获得了满意的疗效。

    1 临床资料

    本组17例21个髋关节,其中男7例,女10例。年龄4~12岁。左侧11例,右侧2例,双侧4例。术前X线片均显示髋关节全脱位,并有假臼形成,股骨头上移2~4 cm,髋臼指数为35~45,颈干角为145°~155°。

    2 改良方法

    在莎氏手术基础上作如下改进:(1) 对盂唇不作全部切除,仅切除内翻增厚部分,保留附着于髋臼边缘的盂唇部约2~3 mm。(2) 以Y型软骨为中点,扩大加深髋臼,使之成为能容纳2/3股骨头的光整圆形关节面;头臼关系吻合,包容性好,无脱位倾向(即软组织彻底松解,复位后无张力)。(3) 改转子间截骨为股骨转子下旋转内翻截骨,酌情缩短股骨,纠正前倾角及减小关节内张力。(4) 截骨处用4孔钢板螺钉内固定。(5) 术后不用常规双髋人字石膏外固定,直接行皮牵引(重量为2~3 kg)。并在术后第1天即开始卧床髋关节屈曲外展功能锻炼,6~8周后开始逐渐负重行走。
, 百拇医药
    3 结果

    本组病例随访时间为20~48个月,平均34个月。髋关节屈伸度均在正常范围,步态正常或基本正常,无疼痛。X线片示:复位良好,头臼发育正常或基本正常。术后未出现再脱位,无股骨头坏死、扁平髋、骨端不连接及畸形愈合等并发症发生。

    4 体会

    4.1 为防止软组织挛缩,保证手术顺利进行,术前术中要清除髋关节的挤压因素。本组病例术前均行股内收肌切断加股骨髁上牵引,必要时可行髋部软组织松解或股骨缩短术,以消除软组织挛缩的挤压因素,防止股骨头缺血坏死。

    4.2 髋臼必须扩大加深,并以Y型软骨为中心,深度以股骨头能进入髋臼内2/3为准,包容性好,无脱位倾向(即软组织松解彻底,截骨后头臼对应吻合),必要时配合股骨缩短。
, http://www.100md.com
    4.3 采用股骨转子下截骨,使手术操作简便易行。且保留了股骨头颈基部的大部分血管,可减少股骨头无菌性坏死发生。

    4.4 术后直接皮肤牵引和早期功能锻炼是主要改进,此手术成功关键在于彻底消除关节内张力,纠正前倾角异常。过去我们均采用传统的双髋人字石膏外固定3周后改用皮肤牵引,6~8周再扶拐行走,不少患者术后都有不同程度的髋关节功能障碍。为此,我们改用术后直接皮肤牵引,术后第1天就开始床上被动髋关节内旋外展屈曲活动,取得了满意的疗效。其优点为:(1) 防止髋关节粘连僵直。(2) 关节早期活动促进髋臼处纤维组织早日转化为纤维软骨。(3) 减少软组织张力对股骨头的压力,防止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和扁平髋的形成。

    作者简介:魏志海,男,44岁,主治医师。研究方向:创伤骨科

    1998-07-03收稿,1998-10-05修回, 百拇医药